【独家】我眼中的工程师|在燃料电池领域「燃放」科技之美

时间:2023-03-20 13:14:14  来源:上海电气



【资料图】



对科研人来说,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喜欢有挑战的工作,喜欢给自己压力,喜欢工作赢得认可带来的满足感……与杨敏博士交流,你能深深感受到她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敬畏。


近几年,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,以及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战略布局和能源安全的需要,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技术研究逐渐兴起,国内外很多企业开始谋篇布局,不断加大这一领域的投入。2019年,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组建的燃料电池电堆团队,开始肩负起填补上海电气燃料电池领域空白的重任。



杨敏,2008年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,是国际上首批开展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-电解质界面方面的研究人员之一。毕业后,她先后在奥地利里奥本大学、弗吉利亚理工大学、PY battery公司开展电池材料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。2016年11月,她受邀回国开展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、膜电极生产线的建立,电堆和系统开发等工作,可以说,在这一领域已是先行者,拥有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积累。加盟上海电气后,杨敏给自己暗暗鼓劲:既然来了,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。


但此时氢能行业正处在风口上,受“双碳”政策利好,大家都在抢时间,不断加大人才、资金等各种投入。而在团队组建之初,除杨敏博士外,其他成员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,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和人员创造出更大的价值?在那段“创业”岁月里,杨敏和她的团队可谓殚精竭虑。



燃料电池是非常复杂的体系,从电化学、材料到机械,涉及学科知识非常多。电堆上承接关键材料,下连接系统,有很高的技术难度,尤其政策导向的大功率金属板电堆的开发比小功率的电堆难度更高。杨敏有16年科研及生产经验,开展该项目4年来,她带领团队完成了100kW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正样级开发,远远超过既定目标­——36 kW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。作为项目负责人,为了尽快摸清最前沿的技术方向,制定出完善的工作计划,杨敏需要阅读大量国内外学术资料,这时,笔记本就成了她最忠实的伙伴。无论是办公室、会议现场、行车路上,都能看到她利用短暂的间隙在阅读、思考。工作在哪里,家就在哪里,为了节约通勤时间,杨敏干脆把家搬到实验室,常常忙到深夜才离开,风雨无阻。2020年疫情肆虐的春节,她的年三十跨夜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。


为了把几乎“零基础”的年轻团队带出来,杨敏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资源,带领团队参加会议、走访厂家、联系院校、寻找供应商、研究市场……她用实际行动影响着队伍里每一个人。研发路上困难重重,杨敏也从不沮丧,“做研发,就要有一股子执拗的精神,一定要相信自己。当我和团队为某个数据讨论得热火朝天、为验证某个方案是否可行在实验室不眠不休时,我便知道,我们必须也一定会成功。”



标签:

  • 你知道哪里产的甘蔗比较好吃吗?甘蔗的品种有哪些?

  • 波士顿龙虾的做法是什么?波士顿龙虾的营养价值高吗?

  • 哪些食物可以缓解皮肤暗沉长斑?你知道吗?